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宣布自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推开至全国。专家指出,未来商业银行仍是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的重地。不论是备老人群还是银发人群,对养老金融产品的投资都偏好稳健,银行存款是他们最主要的投资理财方式,占比都在60%以上,其中银发人群更是接近70%。
同时,业内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投资者希望银行提供更多中低风险等级的养老金融产品,能够提供长期稳健收益,但这方面产品还比较缺乏。不过,随着证监会及时优化产品供给,将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有望进一步增大个人养老理财的投资多样性。
指数基金入围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
根据当日公开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要求,证监会及时优化产品供给,已将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
“今日发布的个人养老金推广政策中,优化产品供给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尤其是权益类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进一步拓宽了个人养老金的可投品种,这为资产配置提供更多选择。”国泰君安金融产品部总经理李可柯表示,在养老金融方面,券商类的优势在于基于自身能力的投资价值,目前市场上养老基金的业绩分化较严重,仍需重视产品的养老属性带给投资者更好的体验。
目前,公募基金行业已受托管理各类养老金资产超6万亿元,占我国养老金委托投资规模的50%以上。产品目录扩容前,个人养老金产品分为养老目标基金、养老储蓄、养老保险和养老理财四类。
此次纳入的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中,跟踪各类宽基指数的产品78只、跟踪红利指数的产品7只,包括沪深300指数、中证A500指数、创业板指数等普通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ETF联接基金等。相关产品均增设专门份额,并实施管理费、托管费优惠安排。
天弘基金表示,本次个人养老金品类中纳入宽基指数,在满足居民养老金投资的多样性需求同时,弥补了个人养老金产品库中权益产品的空缺,能帮助投资者提高养老金积累效率。作为指数基金的主流品种,宽基指数基金覆盖市场广泛,代表性强,能够有效分散风险,此次被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有望进一步增大个人养老理财的投资多样性。
银行渠道仍是个人养老金的拓宽重地
截至2024年9月末,银行业的企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的规模达到6677亿元,托管规模达到3.5万亿元。账户管理的个人账户数额是2737万户,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超过6020。推出个人养老储蓄产品465支。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周海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接近3亿,预计到2050年超过4.7亿人。“不论是备老人群还是银发人群,对养老金融产品的投资都偏好稳健,银行存款是他们最主要的投资理财方式,占比都在60%以上,其中银发人群更是接近70%。”
据浦发银行与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太保集团、国泰君安证券联合发布《金融机构服务中国式养老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超过七成的调查对象明确表示希望银行提供更多中低风险等级的养老金融产品,能够提供长期稳健收益,但这方面产品还比较缺乏。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委员、秘书长徐洁勤也表示,银行业推动养老金融发展仍然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第三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其中第一支柱养老保险风险不大,第二支柱的企业在第三支加强个人养老金的账户。另一方面,养老金融产品、养老体系不足,难以满足不同的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此外徐洁勤指出,此外还存在着客户识别难度大、信用风险较高、整体配置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手段有限等情况。
在周海旺看来,未来金融监管机构要制定系统性扶持养老服务金融发展的操作指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养老金融产品的创新,如养老目标基金,同时大胆尝试债券品种创新,比如养老专项债券。“还可以适度降低养老服务金融业务资格的市场准入条件,比如降低商业银行设立养老保险子公司的准入条件等等。”
推动个人养老金融产品特色化
“在36城个人养老金业务开立账户的两年试点中,商业银行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今日表示,在养老金融中银行的作用不可替代,但目前适老的个人金融产品存在同质化竞争等问题。
数据显示现阶段,个人养老金投资取向包括个人养老金储蓄、理财、保险及公募基金,平均投资收益来看,储蓄为1.6%-3%,基金为-1.75%,保险为3%,理财为3.5%,基本与普通金融产品持平。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在产品投向、期限及收益率上适当倾斜,以更近一步契合养老保障稳健性及养老投资长期性两大特征,同时发挥金融机构优势提供养老金融咨询服务,形成产品投资组合或设定资金集合投资计划。
“目前,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与普通金融产品在期限和收益上保持一致,缺乏明显的差异化优势。这使得个人养老金产品在市场上难以脱颖而出,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因此,需要创新产品设计,考虑引入更多元化的投资选项和更灵活的收益分配机制。”上述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