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光伏行业迎来多重利好消息!
12月15日,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前,我国太阳能并网发电占总装机比重进一步上升至24.8%,超过风电及水电装机规模,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电源。
同日,据国家能源局消息,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15日在京召开。会议强调,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开发利用。
另外,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对此,有分析师指出,避免“内卷式”竞争,光伏行业产能出清料将提速,行业基本面也有望迎来好转。
而在近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年度大会同期举行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专题座谈会,共计33家光伏企业参与该场闭门会,就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主题进行探讨。据悉,多家光伏产业链企业在会上正式签订自律公约,后续签约方将开始对产能进行管控。
目前,在A个市场上,光伏板块相关上市公司接近100家,总市值超过1.8万亿元。
光伏装机规模超风电水电
据央视新闻消息,12月14日,在西藏山南,全球海拔最高的光伏项目——华电西藏才朋光储电站二期正式投产发电。相比一期工程5100米的海拔,新投产的二期工程最高海拔达到了5228米,再次刷新了我国光伏电站的高度纪录。
才朋光储电站二期坐落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装机10万千瓦,占地面积约2000亩。场址的年平均太阳光总辐照量达到了我国同纬度平原地区的2倍以上,按照国家标准《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等级属于“最丰富”的A级。项目一期于2023年底投产,目前已累计发电6000多万千瓦时。随着二期项目的投产,两期项目同时出力,将有效缓解藏中地区冬春季节的缺电情况。
当前,我国太阳能并网发电占总装机比重进一步上升至24.8%,超过风电及水电装机规模,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电源。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底,我国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为7.93亿千瓦,比上年同期增长48.0%。
从太阳能开发分布上看,目前,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主要集中在东、中、西部地区,其中,东部和西部合计占比接近四分之三。在太阳能开发类型上,东部地区太阳能电站主要以分布式为主,西部则以集中式为主。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预计,2024年全年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2.5亿千瓦左右,累计装机规模有望超过8.5亿千瓦,占我国发电总装机比重超过四分之一。
基本面正在好转
从政策面来看,光伏行业近期利好消息不断。
据国家能源局消息,12月15日,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开发利用,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统筹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此前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
会议还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对此,招商证券表示,在“内卷式”竞争方面,新兴行业中以“光伏”行业为代表。近期,除了光伏行业协会倡议等自律措施外,光伏出口退税率下调、行业规范更新进一步控制新增产能。政策正进一步出台遏制光伏的“内卷式”竞争,建议关注光伏、锂电等行业。
此前10月14日晚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消息称,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维护光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引导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于10月14日在上海举行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各位企业家及代表就“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及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充分沟通交流,并达成共识。
12月4日至6日,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在四川宜宾举行,会议期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牵头33家企业召开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专题座谈会。据报道,与会企业代表就如何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进行了充分探讨,并在上一轮会议基础上,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坚决致力于促进光伏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据报道,多家光伏产业链企业在会上正式签订自律公约,后续签约方将开始对产能进行管控。
有分析人士指出,近期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积极推动光伏企业强化行业自律、避免“内卷式”竞争,行业产能出清料将提速,光伏行业基本面也有望迎来好转。
东海证券表示,预计各大主要光伏企业有望加速形成共识,就行业自律形成体系化文件化措施,促进行业逐步走出恶性竞争,由底部实现稳步产能出清,走向高质量发展。建议关注在政策及行业自律中积极履行职责,具有明显技术优势有望在行业底部修复中受益的各环节龙头。
国金证券指出,当前“自律”的本质是“自救”,协议签订夯实行业景气底部,市场化力量仍将是驱动协议得到有效执行和效果持续性的关键,当前建议积极拥抱α(玻璃、电池片、新技术、海外大储 ),并紧密跟踪潜在β改善信号(产品价格、需求超预期、Q4业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