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群主可免押进群验群,满意再补!
10号晚上,我干脆将红盒面对面交给了老婆
老婆定睛看了看,然后打开盒子
先是乐了乐,然后盖上盒子,坐在电脑前开始盘问
??文气氤氲至今,文脉流贯至今,非但没有疏淡萎缩,而且被永胜的子孙们光大出了一派新气象
有心之士曾点过人头,加入省级以上各文艺家协会的永胜人,竟有近百人之多,其中作协的有二十余人,此外还有美协的,音协的,剧协的,书协的,等等
在北京工作的永胜人士,足可编为一个建制营——这个营的“营长”,得由国务院的部长来“担任”
在省城,单单在省级报刊供职的“永胜编辑”就达十多人
读书读成器了的书生,一拨一拨,如羊群如马队在前面树立了楷模,后面的学子怎敢落后,过江之鲫一般,勤奋攻读穷追猛赶哩——请不要瞠目,清华、北大、人大、复旦这些名牌大学,连年都有捷报飞山越水直扑永胜
有趣的是,本地方有的中专学校,在一些年头对永胜学子额外“照顾”,考分要比旁县的高出去一大坎才以予录取
某年本地区招考处级官员,结果其考分过线人数,永胜籍的考者竟占了一大半……
微微的雨声响着
园子显得更静
偶有街面上的喧哗声,汽车喇叭声传来
我放慢脚步,在园中漫行着,寻觅着
脑子里不断闪现出古井栏、皂荚树、桑椹果、叫天子……所有在先生笔下出过场的动植物,一一活在眼前
井没有了,光滑的石井栏也便无处可觅
紫红的桑椹、何首乌和木莲们也了无踪迹
正有些怅然若失,眼前突然一亮——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盛开在南北向的条埂里
想来,那该是先生笔下的菜畦
站在金灿与碧绿之间,现实与往昔交错,让人恍若坠入时间隧道……许多年来,深宅衬映的蓝天、绿树、石井,这被童心放大、充满生趣和诗意的乐园,留下了那么多美好记忆,供熟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人回味
先生著作等身,多严肃的沉吟,幽远的感悟,或犀利的思辩
唯有这篇,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另一侧影
故旧去,宣纸落笔,挑灯深夜,陌路寻暗香
放工后,老刘爱好下河打鱼
他撒网的架势颇有风范,网下行时老是一个美丽的圆形,网网不破灭
除去拿少许给共事们革新生存外,过剩的晒干后带还家里
他把弄到的山货、俭朴的食粮全弄回了家
为了赡养一家人,他简直操了不少心